磁控溅射仪是一种基于物理气相沉积(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, PVD)技术的高精度薄膜制备设备,广泛应用于微电子、光学薄膜、太阳能电池、硬质涂层、装饰涂层、生物医用材料、传感器等领域,用于沉积金属、合金、氧化物、氮化物、碳化物等多种功能性薄膜材料。
1. 溅射技术基础
溅射(Sputtering)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,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能离子轰击靶材表面,使靶材原子或分子被撞击脱离(溅射出来),然后在基板上沉积形成薄膜。
在传统溅射(如直流二极溅射)中,离子(通常是氩离子Ar⁺)在真空腔体中被电场加速,轰击靶材(待沉积材料),使靶材表面的原子获得足够能量而飞出,最终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。
但传统溅射存在溅射效率低、靶材利用率低、沉积速率慢等问题。
2. 磁控溅射的原理与改进
磁控溅射(Magnetron Sputtering)是在传统溅射基础上引入磁场,通过巧妙设计靶材背后的磁铁结构,在靶面附近形成环形闭合磁场,从而显著提高等离子体密度和溅射效率。
(1)核心原理:
在真空腔体内,充入少量惰性气体(通常是氩气 Ar),通过阴极(靶材)与阳极(腔体或基板支架)之间的高电压产生辉光放电,形成等离子体。
等离子体中的Ar⁺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轰击靶材表面,使靶材原子(或分子)被溅射出来。
同时,在靶材背面或下方设置永磁体或电磁线圈,产生与电场方向垂直的磁场,使得二次电子被束缚在靶面附近的环形等离子体区域内,不断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Ar⁺离子,从而:
大幅提高等离子体密度
增强溅射效率
降低工作气压
提高沉积速率
改善薄膜质量
(2)关键结构:
靶材(Cathode Target):待沉积的材料,一般为块状金属、合金或陶瓷靶。
基板(Substrate):放置在被沉积薄膜的样品,可以是硅片、玻璃、金属片等。
磁控组件(Magnetron Assembly):由永磁体或电磁线圈构成,产生闭合磁场,约束电子运动。
真空系统:维持10⁻³ ~ 10⁻⁷ Pa的真空环境。
气体供给系统:通常为高纯氩气,有时会加入反应气体(如氧气O₂、氮气N₂等)进行反应磁控溅射。
3. 磁控溅射的分类
根据放电模式、电源类型和靶材结构,磁控溅射可分为多种类型:
| | |
| 直流磁控溅射(DC Magnetron Sputtering) | | |
| 射频磁控溅射(RF Magnetron Sputtering) | 使用射频电源(13.56 MHz),可溅射绝缘材料(如氧化物、陶瓷) | |
| 中频磁控溅射(MF, Mid-Frequency) | | |
| 反应磁控溅射(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) | 在Ar气氛中加入O₂、N₂等反应气体,制备氧化物、氮化物等化合物薄膜 | |
| | |
| 非平衡磁控溅射(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) | | |
| 脉冲磁控溅射(Pulsed Magnetron Sputtering) | | |
二、磁控溅射仪的技术进展
近年来,随着材料科学、半导体、光学、能源等领域对高性能薄膜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,磁控溅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(HiPIMS, High Power Im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)
采用高功率脉冲电源(短时高功率,如1–10 kW,脉宽几微秒到毫秒级),使靶材产生程度的金属离子化(高达70–90%)。
相比传统磁控溅射,HiPIMS可以产生更多高能金属离子,从而:
提高薄膜的致密性、附着力、硬度、耐磨性
改善微观结构与晶粒取向
适用于硬质涂层(如TiN、CrN)、工具涂层、光学薄膜、超硬薄膜等应用。
✅ 优势:高离子化率、优异薄膜性能
⚠️ 挑战:对电源与工艺控制要求高
2. 磁控溅射与其它PVD/PECVD技术的集成
将磁控溅射与其他沉积技术(如离子束辅助沉积、ECR、PECVD、原子层沉积ALD)相结合,实现复合薄膜、梯度薄膜、多功能异质结构的制备。
例如:磁控溅射 + ALD 用于高k介质/金属栅极;磁控溅射 + 离子注入用于表面改性。
3. 大面积与卷对卷(Roll-to-Roll)磁控溅射技术
为满足柔性电子、显示器件(如OLED、柔性光伏)、大面积光学膜等产业需求,发展了大型磁控溅射腔体与卷对卷连续沉积系统。
关键技术包括:
大尺寸均匀磁场设计
基片传输与张力控制
气体均匀分布与温度控制
✅ 适用于柔性触控膜、光伏导电膜、装饰膜、光学膜的大规模生产。
4. 精准控制与智能化
引入先进的等离子体诊断工具(如Langmuir探针、光学发射光谱OES)
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,实现沉积速率、薄膜厚度、组分比例、应力控制的精准调控
与机器学习、数据建模结合,优化工艺参数,提高薄膜一致性
5. 绿色、低温与节能工艺
通过优化磁场、电源波形、气压等参数,实现低温溅射(<100°C),适用于塑料基材、热敏材料。
采用低损伤溅射模式,减少基材热应力与离子轰击损伤,扩展应用范围(如生物芯片、柔性电子)。
四、总结
🎯 磁控溅射仪工作原理核心:
通过磁场约束电子、增强等离子体密度与溅射效率,在较低气压下实现高速、低温、定向、可控的薄膜沉积,是制备高质量功能薄膜的主流PVD技术之一。
🚀 技术进展方向:
高离化溅射(HiPIMS)→ 更优薄膜性能
大面积 / 卷对卷工艺→ 工业化与柔性应用
多技术集成与智能控制→ 精准调控与多功能薄膜
低温、绿色、低损伤工艺→ 扩展应用范围
磁控溅射技术因其高可控性、高效率、广泛适应性,在未来微纳制造、新能源、柔性电子、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。